[精華]電子商務調查報告
在當下社會,報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那么大家知道標準正式的報告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子商務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子商務調查報告1
調查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包括以下幾個問題:1、你知道什么是電子商務嗎?2、你能就電子商務對社會的影響談談自己的認識嗎?3、你能說出電子商務的一般流程嗎?4、你知道什么是edi嗎?5、你對電子貨幣了解嗎?第二部分是獲得電子商務的途徑,包括以下幾個問題:1、除了上課外,平時你從哪些方面了解電子商務的知識(依次舉出三種途徑)。2、請列出你閱讀電子商務論文的具體報刊名稱。3、你參觀過電子商務的展覽會嗎?
對電子商務的認知程度
在被調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數據顯示,大學生們對電子商務表現了較大的關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對此的認識也越深。在對電子商務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中,認為電子商務對社會有很大影響的占23%;認為有一定影響,但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的學生占46%;認為中國目前發展電子商務尚有難度,對老百姓影響力有限的占31%。這一方面說明在校大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與對社會的影響的認識還較為冷靜,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電子商務的人才培養和在校教育與社會的需要還有一定的距離。
這不能不讓我們擔心,電子商務正以令人難以想象的高速度發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適應市場的需要?在對電子商務的了解程度進行深入調查時發現,問題確實很多。
表示對電子商務流程有明確認識的同學中,本科生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對電子商務具體貿易流程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
在對edi的認識上,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過了解;4%的人(研究生18%)能就edi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這部分人全部是經濟管理類學生。可見,在深入系統的學習中,電子商務逐漸體現了它的學科性——以經濟管理為主。在這方面,經濟管理類的學生有其專業的優勢。但是所占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專業無人了解的現狀實在令人擔憂。
在對電子貨幣的調查中,僅有1人在網上使用過電子貨幣。本科生中僅有9人表示對此作過專門的研習,而且都集中在計算機專業和信息通信專業。研究生中也僅有4人表示自己曾鉆研過此類問題。另有10人表示對此很有興趣,這個數字是相當低的,僅占總人數的2%。電子商務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在涉及到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金融電子化與貿易安全上,電子專業、法律專業的學生有獨特的優勢,但尚未引起經濟管理專業的重視。就目前而言,真正認識到電子貨幣與自己已經很近的學生并不多,對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學生更少。
對電子商務的學習途徑
第二部分的調查主要是想了解學生學習電子商務知識的途徑,了解哪些報刊上刊載的'文章學生引用次數最多。經分析,除去開設電子商務課程的專業,大部分本科生是通過計算機類的雜志(43%)和報紙(30%)來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從專業書籍與廣播電視上學習相關知識的并不多。
調查數據顯示,被學生引用的電子商務方面的論文來自91種中英文報刊,一方面反映了學生的閱讀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體對電子商務的報道數量也在加大,同時也反映了當前我國電子商務的專業報刊尚未面世,面向大眾的宣傳方式仍是以面為主的普及,較少涉及具體的實施細節,系統介紹電子商務知識的報刊并不多。
在普及電子商務方面受到學生們認可的媒介主要有《計算機世界》、《互聯網世界》、《信息與電腦》、《中國計算機用戶》、《市場與電腦》等幾家刊物。經過進一步調查了解到,這些排名靠前的報刊,在1999年都專門設立了電子商務普及類的專欄或專題講座。在人們迫切想了解電子商務知識的時候,選擇系列刊載的報刊無疑是讀者的首選。但是沒有一家刊物所占的比例超過15%。
電子商務調查報告2
一、電子商務的概念
電子商務(EC)是以電子化手段,借助一般網絡和互聯網開展商務業務活動。它是以電子化手段購買和銷售產品、服務和信息的過程。電子商務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即企業對消費者(B2C)和企業對企業(C2C)。
二、調查設計和安排
1.調查方式:筆者此次調查主要是以自填式問卷進行,對調查對象進行電話抽查求證。
2.調查對象:鶴山市中小企業。
3.調查內容:主要調查企業電子商務的基本狀況、企業信息化應用、電子商務中面臨的問題與障礙等。
4.資料收集:本次調查資料的收集工作是由市內各鎮(街道)經促局負責派送,企業自填問卷的方式進行反饋。在調查中,共收回問卷152份。
5.資料整理與分析:全部問卷資料經檢查核實后,各類數據由筆者利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通過問卷開展的一項企業電子商務調查表顯示:有61%的受訪企業對電子商務前景看好,電子商務是大多數企業心目中企業信息化的典型應用。從調查結果來看,已經開始建設電子商務網站的企業占到了調查樣本的72%,一個企業全面應用互聯網的時代已經到來。但是從建設的程度看,各個企業的實際應用差異還是比較大的,28%的企業未建或尚未投入實際的運行;而已經開展電子商務的企業占全部受訪企業的52%,但是其中真正開展電子商務并且效果明顯的企業僅占20%,這一結果反映目前我市中小企業開展電子商務還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著許多問題。
1.電子商務觀念淡漠
目前,鶴山市中小企業的電子商務意識還很淡漠,觀念跟不上電子商務發展的步伐。許多企業對電子商務營銷管理處于主觀、隨意的管理階段,依然停留在傳統營銷方式,對電子商務的意義、方式、手段缺乏足夠的認識和深刻研究。另外,相當一部分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企業建設網站就實現了電子商務,對虛擬產品的可信度不夠,這都阻礙企業電子商務活動開展和發展的因素。調查顯示,開展電子商務能帶來效益的企業占受調查企業總數的2成,而對電子商務“不清楚”的'企業占受訪企業的35%。
2.電子商務所需專業人才缺乏
目前鶴山電子商務方面的專業人才缺乏。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不了解電子商務處理方式,與此同時,由于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企業很難招到或留住既精通網絡技術和設計,又熟悉電子商務流程的復合型雇員。據調查數據表明,在152家受訪企業中,從事電子商務(或信息技術)人數占受訪企業總人數的不到1%;在妨礙中小企業應用電子商務的內部因素中,有57%的受訪企業缺乏專業人才是企業開展電子商務“較明顯的障礙”或“十分明顯的障礙”的窘況。
3.法律法規不健全與網絡安全問題
由于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發展還在初級階段,電子商務的政策環境未完善,例如電子商務相關法律不健全,網上信用擔保、電子合同執行監督難等,這些問題都在不同程度制約著企業電子商務發展。
此外,電子商務基礎環境跟不上發展的步伐,互聯網接入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受到一定的威脅,造成對電子商務交易的不信任。此外,傳統物流發展滯后,很難與電子商務結合。40%的受訪企業表示對此感到“較明顯的障礙”,對“觸網”謹慎對待。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盡管近年來,政府在大力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但在企業電子商務方面不夠重視,對電子商務的知識普及及引導推廣等方面欠缺力度,大部分企業將建設網站理解為實現了電子商務,有的企業網站長期無人管理,最后變成了信息孤島。
5.缺乏創新思路
盡管都已完成網站建設,選擇了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進行電子商務,總的來說,企業的愿望與實際還有一定的差距,網絡營銷效果不明顯,網站難以吸引買家,導致形同虛設。另外,在電子商務的創新思路缺乏,大部分企業照抄照搬,致使企業電子商務進展困難。
四、結論與建議
1.增強電子商務意識
電子商務是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是企業貿易的先機。然而目前由于鶴山市傳統的營銷觀念較強,傳統商業模式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導致企業不愿主動接受電子商務,這是阻礙我市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瓶頸,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政府而言,要進一步加大企業和消費者對電子商務應用觀念和信心的培養,加大對電子商務的宣傳和培訓,并且出臺相應的鼓勵政策,鼓勵試點,積極引導,推動中小企業參與電子商務;對企業來說,電子商務對中小企業既是挑戰又是機遇。經營者要轉變觀念,提高科技意識,積極接受新思想和新技術,并且主動應用先進的思想與科技改造傳統商務模式。
2.加快發展行業電子商務網絡平臺建設
根據《廣東省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要推動重點行業電子商務應用,建設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支持搭建“鶴山制造”電子商務平臺,實現同一個平臺鏈接,把本地的企業電商業務聚集起來,以“鶴貨”品牌打包推廣,實現我市電子商務跨越式發展。與此同時,結合我市產業集聚的行業優勢,以行業商會或龍頭企業牽頭,重點發展制傘、制鞋、印刷、五金衛浴等重點行業電子商務平臺。
3.引導企業提高信息化應用
鼓勵中小企業提高網絡軟硬件能力的建設,要加強內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企業內部的高效運轉;首先要建立企業網站,讓更多的用戶了解企業及產品,并且要建立專門的商品搜索、采購、支付、訂單處理以及客戶服務等系統;其次要積極引導企業加入“鶴山制造”電子商務平臺和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利用行業集聚的優勢,擴大產品的宣傳,以吸引更多的企業(或消費者)進行商務活動,從而形成電子商務消費群體。
4.重視電子商務人才的吸引和培養
企業要加強電子商務人才的管理和培訓,完善人力資源的培養和利用,提高企業的整體電子商務水平;要保證留住人才,改善企業用人環境,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以便盡可能發揮才智。同時,還要鼓勵和吸引外地人才的引進;邀請外地專家來交流、開設專題知識講座,多渠道提高企業從業人員水平。
5.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要制訂扶持政策,培育壯大電子商務示范企業,以點帶面推動我市企業電子商務發展。舉辦多形式的對接活動,組織各電子商務服務機構就電子商務的國際推廣、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傳統企業電子商務的營銷策劃以及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等方面與傳統優勢企業進行交流對接。要利用有效資源為企業搭臺,大力宣傳推介企業的產品,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此外,還要加快金融電子化和安全建設,進一步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制度,強化物流配送體系等政策環境和基礎環境。
6.創新發展模式與思路
我市電子商務發展不僅受到各種客觀條件和限制,而且在科技創新方面缺乏經驗和思路。根據本地特色,對原有的制傘等四個行業商務平臺進行重點改造,宣傳推廣,將本地企業的電商平臺鏈接在一起,形成“鶴山制造”的集聚效應,在電子商務的寒潮中抱團取暖,幫助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走出一條適合我市企業電子商務發展的道路。
【電子商務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電子商務調查報告06-10
電子商務調查報告03-28
大學生電子商務調查報告08-26
電子商務社會調查報告范文07-31
(優選)電子商務調查報告15篇06-14
學習電子商務的心得03-31
電子商務調研報告10-24
電子商務的實習心得12-24
電子商務述職報告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