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范文
歡迎思考文章《有關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范文》。
為推進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近期,在市人大常委會分管主任的帶領下,市人大調研組對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研。調研采取集中赴縣區調研、召開座談會、分組走訪、微調研等形式進行。期間,召開座談會7次,發放調查問卷100余份,走訪群眾120多人次,并向代表、委員發送短信進行征詢,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發展教育事業置于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位置,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采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12年9月國家教育部啟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創建評估驗收工作以來,我市制定創建計劃,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提升了教育內涵品質,為創建工作打下堅實基礎。目前,XX區已順利通過驗收,XX縣、XX區已在2011年和2014年分別通過省教育現代化驗收,基本具備申報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條件。
(一)強化政府主導,完善保障機制。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先后出臺了《2010-2020年XX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師資流動工作的意見》等文件,把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發展方向和重大民生工程,統一部署,積極實施。各級政府堅持把義務教育經費納入政府財政保障,并不斷完善投入、保障、增長機制,積極落實國家關于教育經費“三增長一提高”(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比例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義務教育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逐年增長、義務教育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逐年增長、預算內教育經費財政投入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情況)政策要求,做到生均公用經費、生均教育事業費、財政教育投入不斷增加。市政府專門責成政府教育督導室,對全市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創建工作進行檢查指導。目前,按照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創建要求,各級政府采取多種形式和活動,不斷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加強對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困難家庭學生的關愛和支助,保障社會弱勢群體的受教育權利。小學、初中入學率均達100%,初中鞏固率98%。
(二)優化資源配置,改善辦學條件。合理配置資源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措施。市、縣(區)結合義務教育階段的現狀,從調整學校布局結構、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交流、擴大優質資源入手,不斷優化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環境。堅持以校安工程和教育現代化建設為重點,僅今年1-7月,先后投入6億元,新建、改建校舍,建筑面積達40萬平方米。以教育信息化建設推動教育現代化創建,逐步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近三年用于教育信息化經費達1.9億元。全市廣播電視系統、校園監控系統等覆蓋率已達 100 %。2013年,XX縣互派農村、城區教師跟崗學習、支教2100人次;XX縣近三年招聘教師近450名,交流教師、校長1000多人次;XX區農村教學點與中心校教師按不少于50%進行“點面交流”。
(三)完善管理機制,提升教育質量。一是理順管理體制,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市教育資源配置。2013年以來,市區先后投入11億元資金,遷建了馬陵高中、市實小等4所中小學校區,完成了中心城區學校管理體制調整工作。二是放大優質資源,積極探索“教育共同體”、組建教育集團等多元化辦學模式,依托聯校共建、名校帶動等形式,全市已組建教育集團35個,涉及145所學校,有力推進了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三是規范辦學行為,研究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關于規范中心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督促中小學規范辦學行為,開齊開足課程,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義務教育師資水平。市政府出臺《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師資流動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推動教師交流工作。積極實施省“千校萬師支援農村教育工程”,促進城鄉師資流動。發揮相關職能部門和名師的引領作用,依托市“名師工程”、“青藍工程”和“引智培訓”等活動,開展各類培訓。大力實施名師工程,截止目前,全市有特級教師109人,中學高級教師5811人,初中專任教師本科及其以上學歷達81.66%,小學專任教師?萍捌湟陨蠈W歷達90.8%。
二、目前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與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標準仍有較大差距。到2014年全省創建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這是省政府確定的硬性發展目標。目前,全省未達標縣(區)只有11家,宿遷就占4家。雖然市、縣區兩級政府正在積極努力推進創建達標工作,但從目前進展情況看,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落實和解決:一是部分縣區教育經費“三增長一提高”未達規定要求。經逐校測算,要完善相關辦學條件設施設備,所需資金約2.64億元,其中XX縣8900萬元、XX縣7220萬元、XX縣6180萬元、XX區4100萬元;二是校安工程任務較重。我市需加固改造校舍378.6萬平方米,重建校舍194.3萬平米,目前約有20萬平方米d級校舍尚在拆除中,75.6萬平方米校舍需要加固。三是部分學校辦學指標未達規定標準。校校達標是申報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區)的基本要求。據統計,目前,各個縣區都有不達標的指標項目,部分學校生均占地面積、生均建筑面積等指標未達標準,圖書、實驗、計算機等器材部分老化,有的缺口較大。沭陽、泗洪兩縣不達標項目較多,學校辦學條件校際間差異系數較高。
(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硬件投入和師資力量懸殊大,以致城鄉生源出現嚴重不均衡。目前,城區熱點學校過熱,辦學規模較大、班額超編,師生比不達標。以市實小為例,現有96個班級,在校生5784人,平均60.25人/班,2013年一年級已擴到20班。XX縣超過5000人的大規模學校有4所,其中有3所學校學生數超6000人,有的班額達79人/班,小學師生比超過1:21,初中超過1:18(標準小學1:21,初中1:16)。而在一些鄉鎮的初中和小學,受辦學條件和教學質量的制約影響,師資隊伍老化,教師結構不合理,高層次學歷教師占比小學達不到70%,初中達不到60%,甚至有的學校就沒有骨干教師。生源流失嚴重,出現老師比學生多的現象。由此大規模和大班額帶來了城區學校生均值低,而農村學校生均值高,城鄉差異過大。
(三)義務教育現狀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均衡教育的需求。一是優質教育資源偏少,布局不太合理。目前,我市市區初中、小學數量偏少,優質教育資源匱乏,而人民群眾對提供優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學生想上好學校很難。如市實小因城區人民、新盛等幾所小學的撤并,導致施教范圍擴大,招生火爆,很多家長連夜排隊報名,還有許多施教區外新生通過搖號方式報名。二是師資配置亟待優化。教師流動流于形式,達不到15%的規定要求。目前,教師在區域間、城鄉間分布不均衡,城區中小學專任教師普遍缺少,農村學校由于生源減少,老師相對過剩。部分學校幾年未進新人,教師隊伍存在老化、弱化和結構性缺編問題,學科比例失調。農村學校“小科目”專任教師不同程度缺乏,音體美學科教師短缺較為嚴重,面臨著難以開齊科目、開足課時的問題。
(四)教育教學質量還需進一步提升。通過調查了解,我市中小學校素質教育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重視智育,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的現象比較嚴重;重視考試學科,非考試學科課程教學不能完全落實,經常被語數課擠占;重視及格率、優秀率、提升率,導致學生填壓式學習,特別每逢期中期末考試前,學生作業負擔較重。還有一些學校,實驗、計算機等教學器材雖已配備,但學生使用較少,既造成了資源浪費,同時又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促進我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規劃布局。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把城區義務教育布局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鄉發展規劃,統籌考慮城鄉發展狀況、未來生源變化情況和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合理調整學校布局,確定學校辦學規模,優先保障學校布局調整用地。新建居民小區需要設置學校的,應當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學校布局和規模與學齡人口分布相適應,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根據資源優化配置原則,推進城區義務教育資源整合,合理調整現有學校布局,做到規模適度、優化組合,擴大優質學校的輻射力和引領能力。
(二)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嚴格落實教育經費“三增長一提高”的規定要求,不斷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將教育經費優先向農村和薄弱學校傾斜,逐步縮小城鄉、校際間差異系數,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完善教師交流、支教等制度,針對農村中小學生源分散,學校規模和班額偏小的現實,政府要在教師編制和人員經費等方面予以傾斜,保障農村學校師資力量的基本需求。探索區域內教師合理流動,干部、教師定期交流,骨干教師巡回授課,緊缺專業教師流動教學,城區學校教師到農村學校定期支教,加強農村學校教師培訓,提高農村教師的素質。
(三)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對未達到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的'新建改造,大力實施校安工程和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推進辦學條件均等化。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中小學教師補充長效機制,認真落實宿政辦發〔2014〕165號《關于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師資流動工作的意見》,加強教師交流,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學校的教師短缺和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強化教師繼續教育和校長培訓工作,積極運用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等方式,開展教師全員培訓,不斷提高現有教師的素質和結構。加大優質學校校長、中層管理人員、教師到薄弱學校交流任職的力度,推動校長和教師在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合理流動,提高師資均衡配置水平和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四)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注重教育的內涵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從應試教育的重壓下解放出來。
(五)進一步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長效機制,打破校際和城鄉之間的分割,形成城鄉和地區義務教育共同發展機制。要積極探索創新教育管理運行機制,大力實施聯校協作發展、組建“教育共同體”、集團化辦學等,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強化督導評估,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監測制度,定期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辦學條件、教育管理和教育質量進行動態監測,對義務教育學校的差距進行監測和分析,建立管用有效的預警機制。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師交流制、全員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績效考核制、待崗學習制”改革,推行“縣管校用”教師管理模式,把教師由“學校人”變成“系統人”,以進一步推動教師交流工作。
http://m.shddsc.com/【有關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調研報告12-15
關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調研報告01-09
鄉鎮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自查報告范文03-03
小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自查報告04-07
關于小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自查報告03-28
最新關于小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自查報告03-26
關于肉羊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范文01-29
縣鄉村旅游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0-26
電子商務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1-13
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