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風俗習慣的調查報告
項目號: 1
成員:邱××、李×、劉××、姜××、張××、單××
主題:家鄉過清明節的風俗習慣
發現問題:
1.人們為什么要過清明節?
2.人們是怎樣過清明節的?
3.過清明節時一般家庭花費多少錢?
制定方案:
小組分工:
查資料、記錄、攝影、錄音等。
訪談對象: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等。
訪談計劃:
利用星期天訪談。
資料整理:
1. 清明節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它源起于漢代,前身是失傳已久的“寒食節”。而清明節的習俗在上千年的歷史演變中,也經歷了從禁火到祭掃、從踏青到狂歡的變化。
2.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自唐宋成為民俗節日之后,清明踏青的`活動非常豐富,常見的活動有蕩秋千、拔河、撲蝶、采百草、放風箏、插柳、植樹等習俗。
3. 有許多人去祭拜先烈和為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前輩。
4. 有少數家庭為祭祖花費比較大,有浪費現象,也有信迷信的現象。
活動感受:
1. 清明休假制度,為人們祭祖掃墓、親近自然帶來了便利,從更深遠的意義看,將是對這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保護,對恢復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建立民族認同感、文化認同感,促進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無疑都有直接的益處。
2. 清明節讓我體會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3. 祭奠先烈和前輩,讓我們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好好學習,樹立長大報效祖國的理想。
4. 清明節節我們要注意環保和節約。
缺憾與不足:
由于知識能力的限制,部分同學的訪談水平有待提高;對于清明節的風俗習慣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有待進一步體會挖掘。
http://m.shddsc.com/【清明節風俗習慣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清明節的風俗習慣介紹09-30
各地的清明節風俗習慣09-29
有關清明節的風俗習慣02-23
關于清明節的風俗習慣02-16
清明節的風俗習慣及由來03-28
南方人清明節的風俗習慣04-07
關于客家人的清明節風俗習慣03-28
《紅樓夢》中的清明節風俗習慣09-27
廣州的風俗習慣11-14
長沙的風俗習慣02-18